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揭秘:心理团队助张娟娟克韩 敲锣倒彩练出冠军

2008-09-23 11:57  

  2008年8月14日下午,在风雨交加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上,一个叫张娟娟的青岛女孩,打破了24年奥运逢韩不胜的纪录,创造了中国射箭史上的崭新一页。当时,面对三位韩国选手的夹击,张娟娟表现出超强的心理素质,她镇定、犀利的眼神令人久久难忘。

  张娟娟在夺冠后曾说:“没有团队的齐心协力就没有这枚金牌。”那么,她身后的这支团队究竟是怎样的?她超强的心理素质又是否和这支幕后团队的训练有关?

  几天前,记者接触到了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王霆,而他恰巧是从2003年开始就被抽调到国家射箭队,从事优秀射箭运动员脑功能特征研究的“团队人员”之一,简单说,他正是为张娟娟等国家射箭队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的指导老师之一。从他那里,我们解密出一个射箭奥运冠军的心理训练过程,更了解到一个生活中的张娟娟,同时,也扫描到心理辅导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日益强大的作用。

  揭秘一:“砸鬼脸”游戏——砸出最佳注意力

  和想象中的科研人员不太一样,眼前的王霆是个胖胖的爱笑的大男孩,但说起工作的时候,他的头头是道又会让人暗自佩服他在专业领域中的钻研。

  “从2003年开始,我们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射箭队《优秀射箭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的课题,之前我一直在所里做脑电研究工作,因此很荣幸,我被抽调出去成为了国家射箭队随队科研团队中的一员。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运动员中枢神经机能监测以及心理技能训练,对张娟娟的训练也主要就是这两样。”这样专业的开场白,实在是把记者说得云里雾里,但同时我也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是高科技已经逐步融入体育发展进程中。

  王霆告诉记者,在国家射箭队,心理咨询还有另一个课题组在做,而他主要做的是心理技能训练,比如注意力集中训练、表象训练。而他所辅导的对象是张娟娟、陈玲、郭丹、薛海峰、姜林、李文全等6人。

  “在注意力集中训练方面,我一开始选择的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试验,需要运动员在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呼吸,调整心率变异。这套训练系统的名称叫"SPCS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举个例子吧,我们的训练之一就是让队员们去"玩"一种计算机编的小游戏,就像"砸鬼脸"游戏那种,用一个槌子,砸屏幕上随机出现的鬼脸,做这个游戏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干扰,而且它的时间频率不定,要完成得好,呼吸、心率、注意力都一定要在最佳状态。”

  王霆说,这套训练分简单、中等、困难三个级别,针对运动员所用的都是“困难级”,它们都有计分系统相链接,满分是100分。在普通人的测试中,一般是达不到80分的,而射箭队的多数队员会达到80至90分,“不过张娟娟很厉害,她每次测试基本上是一次就能够达到最佳分值,大多都在95分以上。这就证明她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绝佳的。”


  揭秘二:模拟训练——突然敲锣和大声喝倒彩

  射箭比赛可以看作一场心理战,但它终归还是一场技术综合战。谁在战术上准备得更充分,谁的箭就可能在比赛中离靶心更近。

  的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团体比赛中,中国队以1环之差败给韩国队,给了张娟娟太多的苦涩。之后的四年里,她和许多队友一刻都不敢懈怠。

  “国家射箭队的准备是全方位的,在赛前我们就针对主场会遇到的干扰专门进行了模拟训练,我给他们还专门开发了一套赛场音频模拟系统。比如,队员正在凝神击发时,突然敲出一记锣响;一旦有队员射出较低环数时,则在外大声喝倒彩,以"真臭"等语言进行刺激。所以在比赛中娟娟她们基本上并没有受到这种干扰。反而是在决赛中一名观众的闪光灯把娟娟闪了一下,导致她第二箭射出了7环。不过她很快就调整了过来。”王霆说。

  其实作为世界公认的射箭强国韩国,他们对奥运会的准备也是可想而知的,王霆透露,“这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韩国人赛前在国内完全仿造了北京奥运会的射箭场,可以说韩国运动员对场地的适应并不比中国运动员差。但有一点,我们分析这次他们三名队员接连失利的原因,跟对雨战的准备不足有关,而我们做得很好。”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今年年初的广州冬训中,国家射箭队考核赛、选拔赛基本上都是在雨中进行的,而由于冰灾的影响,广州经历了一个最冷的冬天,运动员的训练非常艰苦。“所以,娟娟的雨战经验非常丰富。而韩国人参加的几场国际比赛中,并没有什么雨天,所以他们的雨战经验显然不如我们。”

  王霆还为记者透露了奥运决赛场的一个细节“你看到娟娟每次出场都会披一条白色的毛巾吗?三场比赛三条毛巾。”而这正是中国射箭队特意准备的。“雨天,一场比赛打下来,运动员身上都湿透了,这三条干毛巾,一方面,在每轮比赛结束后,娟娟不会淋得太厉害,另一方面也能够保暖啊!这看似是个小细节,但我们准备到了。”


  揭秘三:表象训练——那场雨是为我而下的

  8月14日中午,距离张娟娟的奥运决赛不过几个小时了,轰隆的雷声乍起,北京顿时大雨倾盆。由于记者当时也在北京,还不幸被这场大雨浇中,因此确实很多人担心下午的室外比赛是否能按期进行了。

  而面对这一突发情况的张娟娟,也在赛前做出了一个特别安排。“娟娟当天中午并没有休息,而是在床上躺着闭目做最后一次表象训练。”王霆告诉记者。

  通过王霆的解释,记者大致了解到,表象训练就是在脑中运用动作技术练习时形成的准确动作表象,选用简单而明确的术语进行暗示,在想象中完成动作。简单地说,就像在脑子里面过电影。“而通过脑电我可以监测到她表象训练的效果,如果她想象得很清楚,比如动作清晰完整,这时脑电参数会有一个反映。”

  这些表象训练有什么具体内容呢?记者疑惑,王霆接着解释:“在训练中我会让她们回忆她最近自我感觉最好的一场12支箭淘汰赛,要求,她们在回忆时,尽量能把自己的技术动作想清楚,同时尽量能感觉到赛场周围的环境、比如观众、队友、对手。张娟娟赛前的那天中午所做的事情就是这个,当然她所想象的环境还包括恶劣的雨天作战。”

  后来在中国射箭队的内部总结会上,张娟娟特地说起了那天中午的最后一次表象训练,“面对大雨,我心里想的是这场雨就是为我而下的,因为平时我经历过这种天气的训练,甚至比这种天气更加恶劣的情况都遇到过。我在做表象的时候,每一支箭都想得很清楚,而且把三场比赛都在大脑中过了一遍,甚至她在赛前的这段表象训练中已经把登上冠军领奖台上的画面都想到了。”

  听到这番揭秘后,记者连声称奇。而王霆说,这其实就是通过表象训练加深自己的技术动作印象,使自己满怀着希望,带着必胜的信念奔赴赛场。“其实张娟娟在七年前就已经战胜过韩国选手了,所以在心理上也并没有以前外界所说的恐韩啊!她自信是有根据的。”


  揭秘四:谦和张娟娟——她也是个爱美的女孩

  从2003年到2008年,王霆已经和中国射箭队结缘5年有余,而和张娟娟的交道也打了5年多,张娟娟对他的称呼更是几番变化“王老师”“王霆”“霆哥”。但记者让他回忆对张娟娟的第一印象时,他竟然说需要想想,之后回忆似乎才清晰起来。“我第一次接触张娟娟是在2003年3月国家射箭队备战雅典奥运会时,那时国家射箭队正在福建泉州冬训。第一印象她很沉稳,不是特别爱说话,感觉总在思考问题。2003年之前,张娟娟已经得过2001年世锦赛团体冠军、个人第八、亚锦赛个人冠军;2002年亚运会团体第三名、个人第四等成绩了。当时队里还有何影、林桑等老队员,娟娟还不是中国射箭队的绝对主力。但后来给她做辅导,慢慢发现张娟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强,她是那种在辅导时会主动提问题的队员,所以她的成绩也上得很快。”

  王霆说,私下的娟娟是个很随和的姑娘,也像一般女孩子一样,喜欢美、喜欢逛逛街、买买衣服什么的,但能看到她和队员穿漂亮衣服的时候很少。因为常年训练,队员们穿得最多的恐怕就是运动服了。但有时候,女队员也会私下“抱怨”,她们买的很多衣服都只在试衣间穿过,等回到宿舍,开始训练,就再也穿不上了,好多是错过了一个季节又一个季节。

  本报记者 范璐

责任编辑: 裴超